想读《老子》吗?推荐一些经典版本、读本

想读《老子》吗?推荐一些经典版本、读本

《老子想尔注》。该书作者一说是张陵,一说是张陵之孙张鲁。《老子想尔注》早已散失,《隋书·经籍志》和新、旧《唐书》都未记载,《道藏》中也未收录。清末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古本典籍中,有《老子道经想尔注》残本,全本共五百八十行。注与经文连写,字体不分大小,章次不分,过章不另起一行。据考证,它是六朝钞本。此残卷在1905年失窃,现收藏在大不列颠博物馆,编号为斯氏(斯坦因)六八二五。该残卷始自《老子》第三章“不见可欲,使心不乱”,终至第三十章“无欲以静,天地自止(正)”,大致反映了《想尔注》的基本思想内容,是研究早期道教思想的珍贵资料。今人饶宗颐据《河上公注本》分章排列整理。

推荐阅读:饶宗颐《老子想尔注校证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1年。

王弼《老子注》。王弼(226—249),山阳高平(今山东邹城、金乡一带)人。魏晋玄学家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:“《老子道德经》二卷(王弼注。梁有《老子道德经》二卷,张嗣注;《老子道德经》二卷,蜀才注。亡。)”王弼的《老子注》也分为81章,但没有章题,现在的传本也是在古本基础上经后人加工调整过的版本。学界认为从版本的角度看,王弼本与河上公本区别不太大,王弼本的字数虽然多于河上公本,但多出的字主要是虚词。河上公注以修身炼气为本,王弼注以谈玄说虚为主。王弼不是通过文字训诂力求恢复《老子》的本义,而是创造性地提出了名教本于自然的基本原理,进而成功地构筑了一个玄学化的老学体系。

推荐阅读:王弼著,楼宇烈校释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》,中华书局,2008年;或王弼著,楼宇烈校释《老子道德经注》,中华书局,2011年。

傅奕《道德经古本篇》。唐初傅奕据北齐时项羽妾墓出土的“项羽妾本”,与几种流传版本参合校订,组合成《道德经古本篇》,人称“傅奕本”,学界称之为善本。傅奕本保存了较多的古句、古语、古字。傅奕本有许多优点,但因其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,这些旧本本身就存在不少讹误,且傅奕本在流传过程中,被后人改动的地方也很多,存在讹文、衍文、脱文、倒置的情况,且有些篇次及文章内容也非《老子》原貌。

推荐阅读:傅奕《道德经古本篇》,见刘笑敢《老子古今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6年。

景龙本《道德经碑》。唐代道观中流行刻立《道德经》,现存最早的是唐景龙二年(708)河北易州龙兴观的《道德经碑》。该碑简称景龙碑本、景龙本、碑本、易州本。此碑正面(阳面)刻道经,阴面刻德经。严可均《铁桥金石跋》谓:“世间真旧本,必以景龙碑本为最。其异同数百事,文谊简古,远胜今本者甚多。”

推荐阅读:朱谦之《老子校释》,中华书局,1984年。该书在选本方面以唐易州龙兴观《道德经》碑文为主,次取敦煌写本与遂州碑本参订。此外还参考旧抄本、佚本、正统《道藏》本诸刻本共100余种。本书校勘精审,训诂严谨。

范应元《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》。宋范应元字善甫,号果山,又号谷神子。此书依范氏所藏古本《老子》作注,其经文上《道》下《德》,作八十一章,各章次序与通行本相同。该书征引古本及前人音训注释凡40余家,附以范氏本人的见解。其内容体现由精气至性命,最后归结为修心的解《老》思路。此书《道藏》失收,焦竑《老子翼》采摭时也没有涉及。现存版本有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、《续古逸丛书》所录宋刻本等。

帛书《老子》甲乙本。1973年,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《老子》甲乙本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3号墓出土的帛书《老子》有两种抄本,分别被称为甲本和乙本。专家认为:两种抄本内容大体相同。甲本不避讳“邦”字,其抄写年代应在刘邦称帝之前;乙本避讳“邦”字而不避汉惠帝刘盈之讳,其抄写年代应是刘邦在位之时。甲、乙本皆分二篇,乙本篇末标出《德》3041字,《道》2426字,合计5467字。甲本尾题残缺不明。两本都不分章次。帛书《老子》保留了许多虚词。马王堆本虽是全本,但残破较甚,在甲、乙两本可互为补充的情况下,仍有不少残缺的文句。西汉时期,《老子》中《德经》在前,《道经》在后。有人认为道上德下出自西汉刘向之手。西汉时期的《老子》乙本无分章,甲本有划分章节的符号。此时的《老子》并非八十一章。到了西汉时期,《老子》文本基本定型。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序》曰:“帛书《老子》甲乙本在当时只不过是一般的学习读本,皆非善本。书中不仅有衍文脱字、误字误句,而且使用借假字也极不慎重,出土时又因自然损坏,经文均有残缺,但是,它的珍贵,主要是抄写的时间早,近古必存真,因而较多地保存《老子》原来的面貌。尤其是同墓出土两个来源不同的古本,不仅可相互印证,而且同时用两个古本一起勘校今本,对订正今本讹误,更有价值。”(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,中华书局,1996年)

推荐阅读:高明《帛书老子校注》,中华书局,1996年。该书将甲、乙两本的文字, 逐句与王弼注本及敦煌卷本、道观碑本、历代刊本(共33种)相互参校, 最后复原帛书甲、乙本《老子》, 堪称这一版本研究的压卷之作。

楚简《老子》摘抄本。1993年,湖北荆门郭店村一号楚墓出土三种《老子》摘抄本。专家认定:墓主人入葬于战国中期,大约为公元前300年左右。郭店楚简《老子》书写于形制各异的甲、乙、丙三组竹简上。这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见的《老子》一书的最原始的文本。郭店楚简本的简文不分章,次序和文字与通行本有较大差异。郭店本的内容仅为传世本的五分之二。思想上并不激烈地抨击儒家的仁义观念。郭店楚简本是战国时期《老子》的三种全文本的摘录本呢?还是当时并没有完整的文本?在今天依然存在争议。有人认为当时已经有完整的《老子》全文本,也有人认为,今天我们看到的《老子》,在起始阶段只有一些简单的格言,后人慢慢添加,从而形成了今天的全文本。真相究竟如何,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。

推荐阅读:《郭店楚墓竹简》,文物出版社,1998年。廖名春《郭店楚简老子校释》,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3年。李若晖《郭店竹书老子论考》,齐鲁书社,2004年。李零《郭店楚简校读记》(增订本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7年。

西汉竹简本。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是北京大学于2009年1月接受捐赠的一批从海外回归的西汉竹简。据介绍北大简本《老子》经拼缀后共有完整简218枚,保存近5300字,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阙文仅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。其中还保存了“老子上经”和“老子下经”的篇题,“上经”相当于传世本《德经》,“下经”相当于传世本《道经》。北大简本《老子》每章之前均有分章符号,其章节划分与传世本有所不同,为探讨古本《老子》分章问题提供了最为齐备的资料。西汉竹书约抄写于汉武帝时期。

推荐阅读:韩魏编《北京大学西汉竹书(老子卷)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,2012年。

二十世纪以来,我们有幸发现了帛书本竹简本和西汉竹简本等出土文献,对于《老子》研究来说,值得庆贺。在看到出土文献与传世本的不同之时,也要看见它们之间的相同点。对于《老子》研究而言,探寻不同版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同样重要的。

20世纪以来,众多学者赓续传统进行考据释义的工作,出现了一大批《老子》整理本和译注本,例如马叙伦的《老子覈诂》和《老子校诂》、杨树达的《老子古义》、高亨《老子正诂》和《老子注译》、蒋锡昌《老子校诂》、于省吾的《老子新证》、任继愈的《老子今释》、严灵峰的《老子达解》和《老子章句新编》、陈鼓应的《老子今注今译》(后改为《老子注译及评介》)、陆永品的《老子通解》、王凯《老子〈道德经〉解释》、牛贵琥《老子通释》等。

推荐阅读:陈鼓应《老子注译及评介》,中华书局,2015年。该书是一本经过作者数十年反复打磨的老学著作,已行销四十余年,成为人们研习老子的经典读本。该书先后多次在台湾商务印书馆、北京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出版。原文部分以中华书局张氏所刊王弼注本为底本,参照帛书及郭店本等做了校对。对于初学者是一本入门的必读书,对于老子和道家思想研究者是一本必不可少的参考书。需要说明的是该书附录三为“《老子》校定文”。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一个理想的文本,作为《老子》研究的定本,其想法可以理解,其做法让人钦佩,但所谓理想的定本目前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。

(作者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)

本文为中华读书报原创作品,如需转载请留言。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365bet亚洲版登陆首页 官方汉化游戏要多久 详解游戏汉化的时间和流程

官方汉化游戏要多久 详解游戏汉化的时间和流程

365bet游戏网站 楚留香官网新闻公告

楚留香官网新闻公告

bt365博彩手机版 独家看世俱杯就在咪咕!中国移动咪咕全量全场次直播2025世俱杯

独家看世俱杯就在咪咕!中国移动咪咕全量全场次直播2025世俱杯